斋藤清—处于抽象与现实主义的狭缝中

斋藤清(1907-97)是日本现代版画的代表性画家之一,在日本国内外拥有众多拥趸。自日本被占领的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开始,斋藤清的作品主要受到驻日美国人的关注,1951年《TIME》杂志更以彩版形式对其作品进行了介绍。在同年10月举办的巴西圣保罗双年展上,与驹井哲郎共同获得了驻圣保罗日本人奖,这是日本人首次在国际美术展中荣获奖项,并由此奠定了其在国际上的人气和评价。斋藤清的作品很早就备受追捧,抽象与现实主义共存的奇迹般的形象,至今仍然俘获了许多人的心。然而,其诞生并非易事。
斋藤清20世纪50年代前的作品均以简明而厚重的形象为特点,运用简洁的形式捕捉主题,并使用具有厚度的色块构图。此外,在陶俑、古佛、京都的寺院神社、白雪皑皑的会津故乡(出生地)风物等极具日本特色的主题中,则运用木版画这一技法。斋藤清的作品符合了当时美术界的潮流,同时还呈现出前所未见的独特形象。
另一方面,画家自己也开始质疑自身的方向性。20世纪60年代,斋藤清曾一度陷入无法进入画室的低谷。在痛苦的挣扎中,他致力于拼贴版画和水墨画等未知技法的研究,拓宽了表现范围。而且,仿佛与之前的志向背道而驰般,他还制作了许多强烈意识到版材材料效果的作品。以20世纪60年代为分界,他的作品从以色块构图转变成带有复杂的色彩意蕴。最大的变化是,从20世纪70年代的作品开始显著呈现出以细腻的渐变色表现阴影。至此,斋藤清的作品将深度及深层的精神内涵也融入到了简洁的形状与构图中,实现了深化。
很早就得到了世界认可的斋藤清,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走访欧美,并与当地艺术家进行了多次交流。他是一位也许比当时任何人都更能洞悉世界美术动向,并一直将此动向还原到自身表达当中的画家。而且,这并不是单纯的“囫囵吞枣”。正如作为现代日本版画旗手活跃在画坛的恩地孝四郎称其为“现代现实主义者”一样,斋藤艺术的根基就是现实主义,以实际上经常能看到的现实现象为题材,作画的时候必定会进行精巧的写生。

同一时代的美术主流,也即抽象表现,与存在于自身根底之中的现实主义。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构建独有的形象,这是斋藤清过去时常不断反思的课题。结果,经过20世纪60年代的苦斗,他终于发现了“阴影”这一重要元素。斋藤清的作品以绝妙感触在作品中描绘出阴影,并搭配材料的丰富效果变化,表达出潜藏在风景和事物中的精髓。之所以至今仍能俘获众多观赏者的心,是因为尽管作品已经将多余的东西全部排除在画面之外,但观赏者却能不由自主地感受到潜藏其中的主题本质和生命感。
抽象与现实主义。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20世纪美术中一直存在的矛盾。斋藤清70多年绘画事业中孕育出的丰富多彩的作品群,也正反映了他是动荡的20世纪美术的体现者。
出生和青年时期前

斋藤清在明治40年(1907年)出生于福岛县会津坂下町。4岁的时候举家搬到了北海道夕张,并在那里成长。在此期间,斋藤清12岁时失去了母亲,其后迎来了3位继母,并且违背其本人意愿,被寄养在寺庙里,但他很快就逃出了寺庙。尽管斋藤从小就历经艰辛,但14岁时也总算能从夕张的寻常高等小学毕业,之后在小樽的药店和煤气公司里工作。在绝对称不上是安稳的日子里,“画画”成为了斋藤清的心灵支柱。据说当时他最大的乐趣是向文艺杂志投稿童谣,并会附上以诗为形象的插画。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了解到了油画,并自学摸索其技法。
18岁时,斋藤清因为觉得“适合喜欢画画的自己”而在小樽的一家招牌店里找到了一份工作,并在20岁时独立出来自行创业。据说斋藤的招牌店步入正轨后,业务源源不断。另一方面,迫于学习绘画的需要,他跟随在当地小学教图画的成田玉泉,学习了石膏像素描和油画技法。然后通过成田认识了栋方志功(1903-75)。
不久,斋藤清认为“从事像招牌店这种走在前沿的工作,还是必须得去东京看看才行”,于是23岁时便去了一趟东京。次年的昭和6年(1931年),他将自己经营的招牌店转让了给熟人,再次来到了东京。他一边从事澡堂内陈列的宣传广告制作和书籍插图的工作谋生,一边在繁忙之中抽出空隙自学画画。之后在昭和7年(1932年),他将油画作品报名参加第9届白日会展,并首次入选。此后,他在白日会和国画会等各种公募展上展出油画,不断磨炼了实力。在此期间,26岁时他与文(Fumi)结婚,之后长女直子出生。
与木版画的邂逅

与此同时,迎来巨大的转机。昭和11年(1936年),斋藤清在银座的画廊看到了安井曾太郎(1888-1955)的版画作品。受此启发,他开始自己挑战木版画创作。很快地,同年其版画作品便报名参加第5届日本版画协会展并首次入选,而且还在小樽举办了自己的首个个展。次年,包括《乡人》在内的两幅版画和一幅油画也入选了第12届国画会展。也是在这一年,他离开家乡后首次回到了会津。受到热情欢迎的斋藤很快就画出了许多写生作品,创作了包括《会津之冬(坂下)》在内的多个作品。其后,斋藤多次造访会津。《会津之冬》成为了斋藤清重要的毕生巨作。
昭和13年(1938年),受小野忠重(1909-90)的邀请,斋藤清成为了造型版画协会的会员。然而,这一年他也遭受到了很大的挫折。同年,他在国画会展中参展的油画和版画全部落选。受到巨大打击的斋藤便开始去数寄屋桥的速写教室上课。并且据说在此期间,他还阅读了永濑义郎的《给作版画的人》,学习了独幅版画等。
此外,在这一时期还发生了一件大事,斋藤通过美术杂志了解到了西欧近代绘画巨匠们的作品。尤其是深受高更(Paul Gauguin)、蒙克(Edvard Munch)、雷东(Odilon Redon)的作品影响,正如他自己所说,“会作为一个Mass(块面)来表现”“自己的画之所以逐渐趋向平面,是受到了高更的影响”等等。

不久,进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斋藤虽然免于服兵役,却也迫于局势,不得不提供协助。然而,他仍然一心专注于创作自己的画作,并于昭和17年(1942年),在银座的鸠居堂举办了版画的个展。
战争末期的昭和19年(1944年),斋藤清进入朝日新闻社,从事文字插画和封面设计工作。该时期,斋藤还与恩地孝四郎(1891-1955)进行交流,加入了其主办的版画研究会“一木会”,并将《浅草风景》投稿到恩地策划的作品集《东京回顾画册》中。
战争终于结束后,美术界也慢慢地复兴起来,斋藤在重新开始活动的日本版画协会和国画会上展出作品,举办个展。其间,他的作品受到了驻日美国人的关注,获得了高度评价。
知心的支持者,美国人
昭和26年(1951年),在第一届圣保罗双年展上,斋藤清的木版画《凝视(花)》和驹井哲郎(1920-76)的铜版画《瞬间幻影》获得了驻圣保罗日本人奖。这是日本人在战后首个国际美术展上获得奖项,而且两幅作品既不是油画也不是日本画,而是版画,因而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凭借此奖项,斋藤确立了以美国为主的国际评价。
这一时期,斋藤专注于描绘的是陶俑、古佛,或者桂离宫和龙安寺的石庭等日本古老的文物。据说契机是美国人告诉了他这些东西的美妙之处,斋藤评述道“可以说是极度简洁、极端单纯化的构图,却给人带来冲击眼球般的感觉。”

《石庭》正是犹如将这种“极端单纯化”实现了绘画化一般的作品。该作品向世人传达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发现——抽象表现中最重要的“极端单纯化”,其实正蕴含于日本文化之中。
昭和30年(1955年),斋藤清离开工作了约10年的朝日新闻社,专心从事创作。昭和31年(1956年),应美国国务院的邀请首次赴美,举办了个展并进行了木版画的实际技巧指导等,在各地引起了极大反响。此外,在此期间访问的墨西哥成为了他日后的主要主题之一。
在低谷的尽头

以美国为首,日本国内外几乎每年都会介绍斋藤清的作品,其评价和人气居高不下,工作非常繁忙。但与此同时,他也出现了肩膀疼痛等身体上的健康问题。斋藤清还因为人气高涨而曾被称为“广告专家”、“纪念品(特产礼品)版画家”。
到了昭和40年代(1965年-1974年),斋藤清对自己的方向性感到非常苦恼,“一想到画着这样的画,自己到底会变成怎样呢?突然就画不出来了”。从这个时候开始,他的作品也开始看到很大的变化。《壁 京都(A)》无论是主题还是构图,乍看之下,都是延续了20世纪50年代潮流的形象,大量使用芝麻点刷手法和刻痕手法绘制的色块,与《石庭》的抽象表现界线分明。之后,斋藤的作品从简洁的色块构图转变成在画面上加入更加复杂的材质质感效果。20世纪60年代,他埋头钻研的拼贴版画就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之一。另外,颇有意思的是,《石庭(C)》、拼贴版画《陶俑(F)》等表明这一时期他再次投入到20世纪50年的主题创作。由此看出,斋藤的志向有了明显的变化。

20世纪60年代对于斋藤来说是一个痛苦的时代,但这也是他了解到了拼贴版画和水墨画等未知的技法,从而拓宽了表现范围的丰收时代。《冬之日光(法华堂)》就是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初期水墨画之一。斋藤跨过了历经多次失败、甚至想过自杀的危机。《裸体(G)》是一个代表了转折点的作品。他说道:“我在对佣人的脸进行写生时,发现了她年轻时的朦胧线条,突然恍然大悟,就把以前的裸体速写画拿出来继续画下去”。斋藤还谈到是这幅作品让自己走出了低谷。“朦胧的线条”。当斋藤意识到在平面化和单纯化过程中所排除的表现方式,正是能给作品带来复杂意蕴的要素时,他便迈向了下一个阶段。
阴影的发现与回归

接下来的20世纪70年代是斋藤清绘画事业的成熟时期。昭和45年(1970年),将住处搬到了镰仓的斋藤,发掘了镰仓这一绘画题材。此外,他还不断投入到连续作品和全新主题的创作,如进一步以会津风物为主题的《会津的房子》、《会津柿树》、《秋收的会津》、面向年轻人创作的《花与少女》、以简洁且鲜明的构图令人印象深刻的《目》等。
另一方面,直面以往曾涉猎的题材也是斋藤清这一时期的特点。他从1940年代开始描画的古佛成为了《慈爱》系列,也是其之后一直到晚年时期木版画和水墨画的主要主题之一。此外,该时期他也有描画同属20世纪50年代重要题材的京都。《桂(京都)》就是其中一幅作品。但是,与《桂 京都》等相比,两者的差异非常明显。直线性的构图看起来似乎是20世纪50年作品的延续,但是,在画面上加入很深的阴影、引导鉴赏者将目光从较暗的前方转移到较亮的后方这种光的表现,不仅给作品赋予了空间深度,也增加了作品的深度,传达出这座建筑物所具有的深层精神内涵。
在搬到镰仓的同年,斋藤清重新开始创作年轻时多次描绘的《会津之冬》。他一直创作这个系列直到晚年,总共有115幅作品。最初期作品的特点是白与黑的鲜明对比。但随着时间推移,斋藤清在画面上施加了细腻的阴影,并在茫茫大雪的描绘中配上了人物和晾在屋檐下的衣物,令风景蕴含了深邃的余韵。尤其在从镰仓搬到离家乡很近的柳津居住的昭和62年(1987年)创作的《会津之冬(71)若松》,黑白世界里飘荡着蓝色的门帘,以及门帘落在门上的影子,都让人在寂静中感受到人的气息,构成了充满诗意的风景画。
直到平成9年(1997年)逝世为止,斋藤一直生活在柳津。晚年的10年间,他在表亲渡部德一一家以及当地居民的支持下,创作热情始终没有衰减。

这个时期,其许多作品都取材于会津的风物,包括《五月的会津》系列和《缕丝花 慈爱》等等。正如他曾说道“一年回乡一两次和居住在那里是完全不一样的”那样,生于会津,对会津抱有浓烈情感,却长期生活在异乡的斋藤,也许是将自己终于成为了真正的会津人这一感慨寄托在了作品上。
年代(年龄) | 关于斋藤清 | 美术动向 | 世界及日本的大事件 |
---|---|---|---|
1907 明治40年 (0) | 4月27日 生于福岛县河沼郡会津坂下町,是斋藤清作和妻子Rui的长子。 有两个姐姐。 |
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发表《阿维尼翁的少女》,成为立体主义艺术的创始人。 举办第1届由文部省主办的美术展览会(文展)。 |
英、法、俄三国达成协议。 |
1911 明治44年 (4) | 和家人一起搬到了北海道 夕张。 | 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等人举办第1届青骑士展。 从上一年开始,《白桦》《早稻田文学》等相继介绍了高更、蒙克。 |
辛亥革命爆发。 |
1914 大正3年 (7) | 入读夕张登川寻常高等小学,修读初级小学课程。 | 成立二科会。 日本美术院复兴。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巴拿马运河开通。 |
1919 大正8年 (12) | 母亲Rui离世。 有一段时间被临时寄养在姬路的寺庙里,后来回到了夕张。 入读夕张登川寻常高等小学,修读高级小学课程。 |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等人创办包豪斯。 举办第1届帝国美术院美术展览会(帝展)。 |
举行巴黎和会。 魏玛宪法实施。 |
1921 大正10年 (14) | 从夕张登川寻常高等小学高级小学课程毕业。 前往小樽市绿町的药店工作。 这个时期,写童谣,向杂志投稿,画插画。 |
创立文化学院。 | 举行华盛顿会议。 原敬首相遭暗杀。 |
1924 大正13年 (17) | 成为了北海道瓦斯株式会社小樽分公司的见习职工。 知道了“油画”这个词后,开始自己摸索。 |
安德烈·布勒东(André Breton)发表超现实主义宣言。 | 在沙莫尼蒙勃朗举行第1届冬季奥运会。 |
1925 大正14年 (18) | 转换工作,入职小樽的招牌店“广告研究社”。后来,又转到札幌的“宫田活动招牌店”。 | 举办巴黎万国装饰美术博览会。 装饰风艺术流行。 |
日本公布《治安维持法》《普通选举法》。 |
1926 大正15年・ 昭和元年 (19) |
听从父亲的命令,回到小樽,共同经营招牌店。 | 东京府美术馆(现 东京都美术馆)开馆。 | 改元为昭和。 |
1927 昭和2年 (20) | 独立出来,创办“SUZURAN招牌店”。 带着水粉画作品去拜访造访小樽的日本画家 田中针水,表示希望拜入其门下做弟子。 |
橘园美术馆开馆。 | 日本陷入金融危机。 |
1929 昭和4年 (22) | 跟随小樽的小学图画教师 成田玉泉学习素描和油画。 通过玉泉的介绍,认识了栋方志功。 |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开馆。 创办帝国美术学校。 |
全球经济危机。 |
1930 昭和5年 (23) | 为了游览东京,和朋友入木胜次一起第一次前往东京。 | 大原美术馆开馆。 创立独立美术协会(次年举办首届展览)。 |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对英国发起公民不服从抗议运动。 |
1931 昭和6年 (24) | 为了成为真正的画家,将招牌店转让给熟人,再次前往东京。 一边从事宣传广告的工作,一边学习绘画。 |
成立日本版画协会。 | 九一八事变。 北海道及东北地区发生史无前例的冻灾和歉收。 |
1932 昭和7年 (25) | 将油画报名参加第9届白日会展并首次入选。 | 举办“巴里东京新兴美术展”,在日本首次介绍法国的超现实主义作品。 | 满洲国建国。 在五一五事件中,犬养毅首相遭暗杀。 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率领的纳粹党成为第一党。 |
1933 昭和8年 (26) | 将油画报名参加第1届东光会展并首次入选。 与寄宿处上谷丰次的妹妹 文结婚。在荏原成家后,搬到了上野广小路。 |
包豪斯被纳粹党关闭。 京都市美术馆开馆。 |
阿道夫·希特勒就任总理。 罗斯福新政。 日本退出国际联盟。 |
1935 昭和10年 (28) | 将油画报名参加第10届国画会展并首次入选。 | 从帝国美术学校中分离独立出来,创办多摩帝国美术学校(现 多摩美术大学)。 | 天皇机关说事件。 |
1936 昭和11年 (29) | 受到安井曾太郎版画的启发,开始创作木版画。 《儿童坐像》和《少女》报名参加第5届日本版画协会展并首次入选。 在小樽的今井和服店举办首个个展。 |
大阪市立美术馆开馆。 | 二二六事件爆发。 西班牙内战爆发。 |
1937 昭和12年 (30) | 离乡后第一次造访会津探望母亲的妹妹Ino。之后经常造访会津。 从这个时候开始绘画《会津之冬》。 |
毕加索在巴黎万国博览会西班牙馆发表《格尔尼卡》。 纳粹党举办“颓废艺术展”。 举办第1届新文展。 |
卢沟桥事件、中日战争爆发。 日德意签署三国反共产国际协定。 |
1938 昭和13年 (31) | 在第13届国画会展中,油画和版画均落选,深感学习不足。 在数寄屋桥的研究所里学习速写。 受小野忠重的邀请,加入造型版画协会。在第2届造型版画协会展上展出《乡之稚儿》。 |
举办“超现实主义国际展”,冈本太郎参加了展览。 东京帝室博物馆(现 东京国立博物馆)开馆。 |
公布并实施《国家总动员法》。 |
1939 昭和14年 (32) | 长女直子出生。 将油画报名参加第26届二科会展并首次入选。 阅读了永濑义郎的《给作版画的人》,着手从事独幅版画的创作。 在新宿的月光庄速写研究所学习。 |
成立新浪漫派协会。 成立美术文化协会。 |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诺门罕战役。 |
1940 昭和15年 (33) | 这段时期,通过美术杂志了解到高更、蒙克、雷东的作品,并产生了兴趣。 | 举办纪念公元2600年的活动(奉祝美术展览会等)。 发现拉斯科洞窟壁画。 |
日德意签订三国军事同盟条约。 成立大政翼赞会。 |
1942 昭和17年 (35) | 在银座鸠居堂画廊举办首个版画个展。 应朋友入木胜次的邀请前往中国旅游,在北京进行了写生。 |
让·弗特里埃(Jean Fautrier)开始创作《人质》系列。 | 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等犹太人惨遭大屠杀。 太平洋战争(1941-45年)。 |
1943 昭和18年 (36) | 成立日本版画奉公会并成为理事。同年辞任。 | 创立大日本美术报国会,举办“第二届大东亚战争美术展”。 | 在阿图岛战役中日本海军的守备队全军覆没。 学生出征。 |
1944 昭和19年 (37) | 进入朝日新闻社,从事《周刊朝日》封面和插画等工作。 与恩地孝四郎相识,加入一木会。 |
在日本禁止一切公募展。 | 发动诺曼底登陆战役。 美军登陆塞班岛。 日本本土开始遭受空袭。 |
1945 昭和20年 (38) | 为了躲避空袭,将家人疏散到会津。战争结束后,一同居住在杂司谷的上谷家。 6月左右,以随军画家的身份到访朝鲜半岛的釜山和佛国寺。 应恩地孝四郎的邀请,为《东京回顾画册》(高见泽版画研究所)创作《浅草风景》。 |
成立行动美术协会。 | 美军登陆冲绳本岛。 在广岛和长崎投掷了人类史上第一颗原子弹。 接受波茨坦公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
1947 昭和22年 (40) | 举办斋藤清版画展(东和工艺画廊)。在驻日美国人中开始声名鹊起。 为创刊的《国立博物馆新闻》设计题字。 |
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开始使用滴画技法创作。 举办第1届日本独立艺术家沙龙。 |
第1届参议院议员选举。 日本宪法实施。 启动欧洲复兴计划(马歇尔计划)。 |
1948 昭和23年 (41) | 在由东京军事教育中心主办的“Modern Print Exhibition”(日本桥三越)以及由有乐町Ernie Pyle剧场举办的版画展上展出作品。 搬家到练马区东大泉。 |
《美术手帖》创刊。 举办“现代中日版画展”(日本桥高岛屋)。 结成“创造美术”(现 创画会)。 |
以色列建国。 中东战争爆发。 东京审判结束,执行死刑。 |
1949 昭和24年 (42) | 在第1届Salon de printemps展中展出《牛奶》,并获得一等奖。 | 法隆寺金堂壁画被烧毁。 作为新制大学,创立东京艺术大学。 |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德国被分裂成东德和西德。 汤川秀树获得了日本人第一个诺贝尔奖(物理学)。 |
1951 昭和26年 (44) | 在第1届圣保罗双年展上展出《凝视(花)》,与驹井哲郎的《瞬间幻影》共同获得驻圣保罗日本人奖。 | 米歇尔·塔皮耶(Michel Tapié)举办了“激情的对决展”,提出“无具形艺术(不定形艺术)”这一术语。 举办第1届圣保罗双年展。 神奈川县立镰仓近代美术馆(现 神奈川县立近代美术馆)开馆。 |
签订《旧金山和约》及《美日安全保障条约》。 |
1954 昭和29年 (47) | 搬家到板桥区茂吕町。(1953年) 通过水彩画画家春日部Tasuku,开始与福岛县的美术界进行交流。 辞掉朝日新闻社的工作。(1955年) |
举办“日美抽象美术展览会”(美国河滨博物馆 次年,于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 格罗皮乌斯(Gropius)来日,举办“格罗皮乌斯与包豪斯展”(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 结成具体美术协会。 |
第五福龙丸在比基尼环礁因美军的氢弹试爆实验而受到爆炸辐射影响。 自卫队成立。 黑泽明和沟口健二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荣获银狮奖。 |
1956 昭和31年 (49) | 应美国国务院亚洲文化财团的邀请,访问美国、墨西哥,在各地的大学和美术馆进行实际技巧指导以及举办个展。此外,还从画家Frederick O'Hara那里学习了石版画。 在这个时期认识了画家Glen Alps。 |
栋方志功在第28届威尼斯双年展上荣获国际版画大奖。 罗伦斯·艾伟(Laurence Alloway)提倡“波普艺术”。 |
日本加入联合国。 水俣病问题。 |
1957 昭和32年 (50) | 在第2届南斯拉夫平面艺术双年展(卢布尔雅那国际版画双年展)上展出《馆》并获奖。 | 米歇尔·塔皮耶(Michel Tapié)等人来日,介绍无具形艺术。 从这时候开始,塔皮耶等人向海外介绍了具体美术协会的活动。 |
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 在日本原子力研究所(东海研究所)里,日本第一个核反应堆达到临界状态。 |
1958 昭和33年 (51) | 这个时期,斋藤清的肩膀疼痛,梅原勇介绍了弟子大津一幸来当学徒。 之后,便慢慢将印刷的工作交给大津。 |
日展作为社团法人开始活动。 巡回举办“新绘画 世界展-无具形艺术与具体-”。 |
东京铁塔竣工。 |
1959 昭和34年 (52) | 应美国实业家C・V・Star的邀请造访法国,11-12月期间停留于巴黎。 | 国立西洋美术馆开馆。 古根海姆美术馆开馆。 |
古巴革命。 电视转播皇太子明仁与正田美智子的婚礼。 |
1962 昭和37年 (55) | C・V・Star成为斋藤清的资助者,让他可以二度访美,并且除了在各地举办木版画个展外,还在华盛顿大学教授木版画。此外,还向在这所大学里执教的Glen Alps学习了拼贴版画。 退出日本版画协会。 |
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发表《200个金宝汤罐头》,在美国掀起了波普艺术风潮。 | 古巴导弹危机。 |
1963 昭和38年 (56) | 与三岛町出身的日本画家-酒井三良和春日部Tasuku一起举办朴人会展,展出了13幅水墨画。斋藤由此对水墨画产生了兴趣。 | 由高松次郎、赤濑川原平、中西夏之创立“高赤中心(Hi-Red Center)”,举办了第一次的展览会。 白南准举办了世界首个影像艺术展。 |
在华盛顿大游行中,金牧师发表了《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 肯尼迪总统遇刺。 美日间的卫星转播成功。 |
1964 昭和39年 (57) | 应夏威夷大学艺术节的邀请到访夏威夷,停留了6周。 举办斋藤清版画展(檀香山艺术博物馆),并向檀香山艺术博物馆捐赠了木版画及拼贴版画的作品。 |
成立日本漫画家协会。 作为东京奥运会项目的一环,在东京国立博物馆等举办艺术展览。 |
举办东京奥运会及残奥会。 美国实施《民权法案》。 因东京湾事件,美国全面军事介入越南战争。 |
1965 昭和40年 (58) | 为了举办斋藤清慈善版画展而造访澳大利亚,在国立美术研究所公开展示了木版画实际技巧。 回程时顺路造访了塔希提岛。 |
理查德·沃尔海姆(Richard Wollheim)提倡“极简主义”。 在东京国立博物馆等巡回举办“图坦卡蒙展(Tutankhamun Exhibition)”。 |
签订《韩日基本条约》,与韩国实现邦交正常化。 佐藤荣作首相作为战后总理大臣首次访问冲绳。 文化大革命爆发。(1966年) |
1967 昭和42年 (60) | 担纲设计《TIME》杂志的封面,《佐藤荣作首相肖像》刊登在2月10日刊上。 为了参加由印度文化部主办的斋藤清版画展而访问印度。 遇到居住在柳津町的表亲渡部德一、Yoshino夫妇。之后每年都造访柳津绘画雪景。 |
在意大利举办“贫穷艺术,思想空间展”。 | 联盟号宇宙飞船登陆失败。这是首次因宇宙飞行事故造成人员死亡。 日本将公害问题公开并发布《公害对策基本法》。 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成立。 |
1970 昭和45年 (63) | 访问韩国。 搬家到镰仓市西御门(之后搬到了长谷)。 |
在神奈川县立近代美术馆举办大规模的“蒙克展”。 | 日本发生淀号劫机事件。 举办大阪万国博览会。 作家三岛由纪夫切腹自杀。 |
1976 昭和51年 (69) | 成为柳津町名誉町民。 | 在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举办大规模的“立体主义展”。 自该时期起,新表现主义(Neo expressionism)开始流行。 |
发生洛克希德事件,田中角荣前首相等人被捕。 南北越南再次统一,成立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
1977 昭和52年 (70) | 担纲设计《TIME》杂志的封面,《福田赳夫首相肖像》刊登在3月28日刊上。 为了参加由捷克斯洛伐克国立美术馆主办的斋藤清展而造访布拉格。 |
山梨县购买让·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的《播种者》等。 国立国际美术馆开馆。 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工艺馆开馆。 |
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 发生日本赤军劫持日本航空472号班机事件。 |
1981 昭和56年 (74) | 秋季授勋,荣获勋四等瑞宝章。 | 在新宿伊势丹举办日本首次介绍的古斯塔夫·克林姆(Gustav Klimt)展。 高松冢古坟壁画的修复工作完成。 在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和京都国立近代美术馆举办大规模的“马蒂斯展”。 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最后的晚餐》的修复工作完成。 |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首次飞行,到达宇宙。 确认出现艾滋病患者。 查尔斯王子与戴安娜王妃结婚。 |
1983 昭和58年 (76) | 《会津之冬(51)山口》作为优秀美术作品被文化厅购入。 | 婆罗浮屠遗迹的修复工作完成。 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开馆。 在龟虎古坟里发现彩色壁画。 |
开始有网络。 东京迪士尼开园。 任天堂发售红白机(Famicom)。 |
1987 昭和62年 (80) | 妻子 文的健康状态恶化,从镰仓搬到柳津町居住。 | 町田市立国际版画美术馆开馆。 安田火灾公司以58亿日元买下了梵高的《向日葵》。 |
JR启动,继承国铁事业。 大韩航空858号班机空难。 美苏签署了《中程导弹条约》。 |
1991 平成3年 (84) | 妻子 文在会津若松市的医院逝世。 | 桂离宫的拆卸翻修工作完成。 京都造型艺术大学建校。 |
波斯湾海湾战争爆发。 苏联解体。 |
1995 平成7年 (88) | 平成7年(1995年)获选为文化功劳者。 | 东京都写真美术馆开馆。 东京都现代美术馆开馆。 安藤忠雄荣获普利兹克奖。 |
阪神大地震。 地铁沙林毒气事件。 冲绳美军强奸12岁少女事件。 微软公司发售Windows95。 |
1997 平成9年 (90) | 柳津町立斋藤清美术馆开馆。 11月14日,因肺炎在会津若松市内的医院病逝,享年90岁。 |
法隆寺的百济观音像在卢浮宫博物馆展出。 确定实现国立博物馆等的独立行政法人化。 |
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 日本驻秘鲁大使馆人质危机。 香港回归。 通过《京都议定书》。 |